房子这玩意儿,到底值不值得砸钱?

说实话,每次和朋友聊起买房这事儿,饭桌上立马就能分成两派。一派是"早买早上车"的激进派,另一派是"租房也挺香"的淡定党。我有个发小,前年咬牙买了套老破小,现在天天在群里晒装修进度,活像个房产中介。但你说奇怪不奇怪,他嘴上抱怨月供压力大,眼角眉梢却透着股得意劲儿。

房价这个迷思

咱们先掰扯掰扯房价这事儿。记得2008年那会儿,我家隔壁小区开盘价才八千多一平,现在?呵呵,后面得加个零。这涨幅比比特币还魔幻,但你说它虚高吧,偏偏每次调控完总能死灰复燃。我表姐2015年结婚时犹豫要不要买房,她老公说再等等,结果这一等就等出了个翻倍行情。

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年轻人买房确实够呛。首付动不动就得掏空六个钱包,月供能吃掉大半工资。我同事小王算过笔账,他在郊区买的两居室,月供比他媳妇整月工资还高。但你要问他后悔不?人家咧嘴一笑:"总比把钱扔给房东强。"

租房的快乐与忧伤

说到租房派,我大学室友就是个典型。这哥们在上海漂了十年,坚持"租房主义",号称要把省下的首付拿去环游世界。结果你猜怎么着?去年疫情被困在合租房里三个月,突然就顿悟了,现在天天在看学区房。

租房确实有它的好。不用操心维修,随时可以换地方住,资金流动性强。我有段时间租在市中心老洋房,出门就是网红咖啡馆,那叫一个惬意。但住到第三年,房东突然要卖房,我不得不带着猫狼狈搬家时,才体会到什么叫"别人的房子终究是别人的"。

房产经济的蝴蝶效应

房子这事儿吧,早就超出居住属性了。它绑定了户口、学区、医疗资源,甚至成了婚恋市场的硬通货。我老家有个奇葩现象:适婚青年见面第一句不是问星座,而是"你家有几套房"。更夸张的是,连退休大爷大妈聊天,三句话不离"你们小区房价涨了多少"。

这种全民炒房的心态确实有问题。但你说能全怪老百姓吗?银行存款利率跑不过通胀,股市又像个无底洞,普通人除了买房还能往哪儿放钱?我姑父当年把拆迁款全扔进股市,现在肠子都悔青了,而买了房的邻居们早就实现财务自由了。

年轻人的两难选择

现在95后、00后面对房产市场,那真是进退维谷。买吧,掏空家底不说,很可能要背上三十年房贷。不买吧,看着房价节节高,心里又慌得不行。我认识个做自媒体的姑娘,去年本来打算买房,结果算了笔账发现:同样的月供,够她租市中心豪宅+每周米其林+每年两次出国游。

但现实往往更残酷。我表弟在互联网大厂工作,年薪看着挺唬人,可要想在北京五环内买房,得不吃不喝干二十年。有次他喝多了跟我说:"哥,我现在每天加班到半夜,就为了给未来丈母娘一个交代。"

未来会怎样?

说实在的,谁也摸不准房产市场下一步怎么走。政策风向变得比女朋友的脸色还快,今天限购明天松绑的。不过有一点很明确:房子终究要回归居住属性。你看现在很多城市推出的共有产权房、长租公寓,都是在尝试新路子。

我有个做房产中介的朋友最近转行去卖电动车了,问他为啥,他说:"现在卖套房得磨破嘴皮子,还不如卖车来得痛快。"这话听着好笑,细想还挺意味深长。

说到底,买房这事儿没有标准答案。有人图个安稳,有人追求自由,都无可厚非。但千万别被焦虑绑架,更别把人生全部押在一套房子上。毕竟啊,房子是装生活的容器,而生活本身,才是我们真正该投资的东西。

返回文章列表
相关文章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