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子这玩意儿,到底还值不值得砸钱?

说真的,这两年身边朋友聊天的画风都变了。以前饭局上三句话不离"哪儿的盘又涨了",现在倒好,个个都在嘀咕"这房价会不会崩啊"。上周和老张喝酒,这哥们儿前两年刚换了套大平层,现在天天盯着手机看房价走势,那表情比看股票K线还紧张。

黄金时代过去了?

记得十年前我买第一套房的时候,那叫一个顺理成章。当时月薪才八千,就敢咬牙供套两百万的房子。为啥?因为所有人都说"买房稳赚不赔"啊!结果还真让说着了,五年翻了一倍多。但现在想想,那真是赶上好时候了——城镇化加速、货币宽松、人口红利,所有利好因素都凑一块儿了。

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的情况确实不太一样。你看啊,去年我们小区挂出来的二手房,价格比前年低了15%还没人接盘。中介小王跟我说,现在带看十组客户能成交一套就算烧高香了。这要搁2016年,好房子都是靠抢的,哪还轮得到你挑三拣四?

算笔经济账

咱们掰开揉碎算算这笔账。假设现在买套500万的房子,首付三成150万,贷款350万。按30年等额本息算,月供得小两万。但问题是,租金回报率才多少?同样地段的房子,月租撑死八千。这么一对比,租房子简直不要太划算。

我有个做金融的朋友算得更绝。他说如果把首付款拿去买理财,按年化4%算,一年躺赚6万。再加上省下的月供钱做定投,三十年下来绝对比买房赚得多。当然啦,这话说得太理想化,毕竟没算上通胀和房价可能的涨幅。但至少说明,买房不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了。

地段还是硬道理

不过话说回来,好地段的好房子永远稀缺。去年帮表妹看婚房,市中心那些带学区的老破小,价格依然坚挺。有个房东特别硬气:"降价?不可能!我这房子走着去重点小学就五分钟,你们爱买不买。"结果你猜怎么着?挂牌三个月就成交了,只比挂牌价低了五万。

所以我觉得吧,现在买房得换个思路。像以前那样闭着眼睛买都能涨的时代确实过去了,但要是会挑,还是能找到保值的好货。重点得看这几个指标:是不是核心地段?有没有稀缺资源?周边发展规划靠不靠谱?记住啊,现在买房得像买菜似的,得挑挑拣拣才行。

政策风向标

最近各种政策也是让人眼花缭乱。限购放松、贷款利率下调、二手房交易税费减免...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,明显是在给市场托底。但老百姓现在都学精了,不见兔子不撒鹰。我认识几个改善型买家,明明有购房资格也在观望,都说要等更大利好。

说实话,政策这东西就像天气预报,听着挺重要,但真出门还得看实际天气。现在的问题是,大家缺的不是购房资格,而是信心和预期。就像我媳妇说的:"要是知道明年房价会涨,砸锅卖铁也得买;可要是继续跌,现在入手不就是冤大头吗?"这话糙理不糙。

年轻人的新选择

最让我感慨的是现在年轻人的想法。侄女去年大学毕业,我问她打算什么时候买房。你猜人家怎么说?"舅舅,我才不要当房奴呢!"这丫头算了一笔账,说与其背三十年房贷,不如把钱花在留学、创业这些事上。

这话听着叛逆,但仔细想想也有道理。现在租房市场越来越规范,长租公寓、房东直租啥的选择很多。再加上共享办公、联合居住这些新业态,年轻人的居住方式确实在变。我认识几个95后,人家宁可每月花五千租精品公寓,也不愿意住郊区便宜房子。用他们的话说:"生活品质比房产证重要多了。"

到底该怎么选?

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:房子还值不值得买?我的看法是,得看具体情况。要是刚需结婚、孩子上学,该买还得买,但别指望短期升值。要是投资的话,真得好好掂量——现在这个市场,搞不好就被套住了。

最后分享个真事。去年有个朋友非要拉着我投资商铺,说"一铺养三代"。我劝他再想想,结果他没听。上个月见面,那商铺到现在都没租出去,每月还得倒贴管理费。所以说啊,在房产这件事上,有时候不折腾就是最好的投资。

返回文章列表
相关文章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