买房这件事,为什么总让人又爱又恨?
说实话,每次和朋友聊起买房这个话题,我都觉得特别有意思。你看啊,有人咬牙切齿地说"这辈子再也不碰房子了",转头又偷偷刷起了房产APP;有人信誓旦旦要"租房一辈子",结果结婚生子后跑得比谁都快去交首付。这玩意儿就像个魔咒,让人欲罢不能。
房价这个磨人的小妖精
记得2016年那会儿,我有个同事老李天天在办公室念叨:"房价肯定要跌!"结果呢?他看中的那个小区从3万涨到了6万。去年聚餐时他喝多了拍着桌子说:"早知道当初砸锅卖铁也该买!"这话我听着特别耳熟,因为几乎每个没赶上车的朋友都说过类似的后悔药。
不过话说回来,房价这东西真不是咱们普通人能琢磨透的。有时候政策一松,市场就跟打了鸡血似的;政策一紧,又立刻蔫儿了。我表姐去年买的学区房,到现在还套着30万,天天跟我抱怨"还不如存银行吃利息"。但你要问她卖不卖?她立马摇头:"万一明年又涨呢?"
首付这道坎儿
说到买房,最要命的就是首付。现在年轻人攒钱的速度,根本追不上房价上涨的节奏。我邻居家小孩,92年的,去年结婚时两家凑了200万首付,小两口每月还贷1万8。有次在电梯里碰到,小伙子苦笑着说:"现在连外卖都不敢点超过30块的。"听得我心里直发酸。
但你说不买吧,丈母娘那关过不去啊!我哥们小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,谈了三年恋爱,最后因为买不起房被女方家长劝分。后来他咬牙借了首付买了套老破小,结果去年相亲时,姑娘一听是楼梯房六楼,连微信都没留。这事儿闹的,真是里外不是人。
租房的自由与焦虑
我有个95后的实习生特别有意思,整天把"租房万岁"挂在嘴边。她说得挺在理:"同样的地段,租金只要月供的三分之一,剩下的钱能环游世界,干嘛要当房奴?"但上个月房东突然要卖房,她被迫两周内搬家,那天我看见她红着眼睛整理纸箱,突然就理解了为什么中国人对买房这么执着。
租房确实自由,但这种自由有时候挺脆弱的。我表弟在深圳租了五年房,搬了四次家。最后一次是因为房东儿子要结婚,他带着怀孕的老婆住了一个月酒店。后来他跟我说:"哥,那种飘着的感觉,真不是钱能衡量的。"
房子的附加值
说到底,房子在中国从来就不只是个住的地方。它绑定了太多东西——孩子的学位、丈母娘的认可、甚至是个人的社会地位。我姑姑家女儿去年考上重点小学,就因为提前三年买了学区房。那天家庭聚会,姑姑笑得合不拢嘴:"这套房子买得太值了!"你看,这哪是在夸房子,分明是在炫耀孙女的起跑线啊。
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年轻人观念也在变。我健身房的教练就说:"与其背上30年房贷,不如把钱花在自我提升上。"他租着房子,但每年都去国外进修,最近还考了个很牛的证书。这种活法也挺酷的,对吧?
未来会怎样?
最近经常听到有人说"房产黄金时代过去了",但我觉得这话说得太绝对。就像我老家那个三线城市,五年前都说库存太多要崩盘,结果去年通了高铁,房价又悄悄涨了一波。市场这东西,永远在打脸。
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,闭着眼买房都能赚钱的日子确实结束了。现在得睁大眼睛挑地段、看配套、算回报率。我有个做房产中介的朋友说,现在客户问得最多的问题是"将来好转手吗",而不是"能涨多少"。你看,连买房的心态都变得现实多了。
说到底,房子终究是个住的地方。有钱就买好的,钱少就买小的,实在不行租着也挺好。人生那么长,何必被一套房子困住呢?当然,这话说出来容易,真要做决定时,谁不是纠结得睡不着觉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