买房这件事,到底是谁在收割谁?
最近跟几个老同学聚会,话题不知不觉又扯到了房子上。老王刚在郊区买了套三居室,月供一万二;小李还在租房,天天盼着房价跌。说实话,每次聊到这个话题,饭桌上的气氛就会变得特别微妙。房产经济这玩意儿,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。
记得十年前我刚工作那会儿,市中心房价才两万多一平。当时觉得贵得要命,现在回头看简直跟白送似的。我有个同事,咬咬牙在2015年买了套80平的小两居,现在市值翻了一倍还多。你说气人不气人?但话说回来,这种好事以后怕是难有了。
现在的楼市就像个精明的魔术师。政府刚说要"房住不炒",转头就放开限购;开发商喊着"降价促销",实际成交价还是纹丝不动。我表姐去年看中个楼盘,销售拍着胸脯说这是年度最低价,结果今年同户型又降了15万。气得她直跺脚,可又能怎么办呢?
二手房市场更是个迷。我家隔壁那套房子,挂牌半年降价三次都没卖出去。房东急得嘴角起泡,但就是不降到市场价。你说这些人啊,明明急着用钱,偏偏要跟市场较劲。我认识的中介小哥说,现在买卖双方就像在玩心理战,看谁先绷不住。
租房市场也好不到哪去。我朋友在互联网公司上班,去年公司裁员后,房东立马涨了500房租。理由特别耿直:"现在工作不好找,你肯定不敢轻易搬家对吧?"听听,这叫什么话?但现实就是这样残酷。
说到房产投资,现在的玩法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。早些年闭着眼买都能赚,现在得考虑地段、学区、交通、商业配套...我叔叔前年在远郊投资了套公寓,到现在都没租出去,每个月还要倒贴物业费。他总说"再等等",可这一等就是两年。
不过话说回来,房子终究是刚需。我结婚那会儿,丈母娘第一句话就是"有房吗?"没房?那婚事就得再议议。这种观念一时半会儿改不了,所以房价也很难真正跌到哪里去。你说是不是?
最近各地都在推共有产权房、人才公寓这些新花样。我仔细研究过政策,发现门槛其实挺高的。要么要求本地户口,要么要求连续缴纳社保多少年。对于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,这些条件就跟天方夜谭似的。
装修市场也是个深坑。我去年装修房子,预算20万最后花了32万。工头永远有一句话等着你:"这个钱不能省,要住几十年的。"结果住进去才发现,好多地方根本用不上。现在想想都肉疼,但当时就是被忽悠得一愣一愣的。
物业费更是个无底洞。我们小区物业年年涨价,服务却越来越差。电梯坏了三天才来修,绿化带里杂草长得比人高。业主群里天天吵架,可谁也不敢真不交费。毕竟房产证还在人家手里攥着呢,对吧?
说到底,房产经济就是个复杂的利益链。银行要赚利息,开发商要赚利润,政府要土地财政,老百姓想保值增值。大家都在这个盘子里抢食吃,最后苦的还是普通购房者。有时候我真想,要是当年多买两套该多好啊!
不过话又说回来,房子终究是用来住的。与其整天盘算着升值贬值,不如想想怎么把日子过舒服点。我现在周末就爱在家泡壶茶,看看书,管他房价涨跌呢。人生苦短,何必被一套房子捆住手脚?
最后说句实在话,买房这事吧,量力而行最重要。别听那些专家瞎忽悠,更别跟风投资。记住,当你觉得某个楼盘特别划算的时候,大概率是开发商觉得特别划算。这年头,谁都不傻,你说是不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