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子这玩意儿,到底值不值得砸钱?
说真的,每次和朋友聚会,话题绕来绕去总会落到房子上。前两天老同学聚会,酒过三巡,小李突然拍桌子:"我算是看明白了,现在不买房就是等着被割韭菜!"这话说得,让在座几个租房族脸色都不太好看。不过话说回来,房产经济这事儿吧,还真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。
房价这匹脱缰野马
记得十年前我刚工作那会儿,市中心二手房单价才两万出头。当时觉得贵得要命,现在回头看简直像白送。去年陪同事看房,好家伙,同地段老破小都敢挂八万!中介小哥还信誓旦旦说:"姐,这价真不贵,明年还得涨。"结果你猜怎么着?今年同户型挂牌价直接缩水15%。这事儿让我想起菜市场大妈砍价的名言:"今天嫌贵不买,明天打折也别来!"不过用在楼市上,好像也不太灵验。
房价这玩意儿就跟过山车似的,专家们天天预测,可打脸次数比天气预报还多。有个做数据分析的朋友跟我说,他建了十几个模型预测房价走势,最后发现还不如掷骰子准。这话虽然夸张,但确实反映出房产市场的不可预测性。现在有些新区规划得跟科幻片似的,什么智慧社区、生态住宅,价格标得吓死人。可开车过去一看,周边连个便利店都没有,外卖配送费都要加价。
租房族的生存智慧
我表妹在互联网大厂工作五年,年薪早过了所谓"金领"门槛,可至今还在租房。有次家庭聚会,二姨又念叨:"丫头啊,钱存着会发霉的,赶紧买房!"表妹慢悠悠回怼:"我现在月租八千住CBD,要是买房得背两百万贷款,您说哪个更划算?"这话把我给听乐了。
其实仔细算算账,租房真不见得是亏本买卖。我在浦东认识个自由摄影师,专门租豪宅拍产品。有次他给我算账:"月租三万五的江景房,要是买的话首付就得掏空六个钱包。现在这样多好,想住哪儿住哪儿,还能蹭房东的装修。"当然这话听着有点凡尔赛,但确实点出个道理——流动性也是财富。
不过租房也有糟心事。去年我邻居遭遇房东突然卖房,带着三个月大宝宝一周内要搬家,那叫一个鸡飞狗跳。后来她在业主群里吐槽:"所谓租房自由,就是自由地随时滚蛋。"这话虽然扎心,但确实是现实。
那些年我们交过的"智商税"
说到房产经济,不得不提装修这个深坑。前年我家装修,工长信誓旦旦说"全包15万搞定"。结果装着装着,突然说墙面要加什么防潮层,不加的话"以后发霉别找我"。好嘛,预算直接飙到22万。更绝的是验收时发现,所谓进口瓷砖其实是东莞贴牌货,气得我差点把验收单摔他脸上。
还有更离谱的。朋友买学区房,中介拍胸脯保证"百分百能上重点"。结果孩子到了入学年龄,政策突然调整,学区重新划分。现在他家房子挂着"学位房"的牌子,价格却比同小区非学区房还低。这事儿告诉我们:在房产市场里,有时候连白纸黑字都靠不住。
年轻人的新活法
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:95后同事里流行起"住酒店式公寓"。有个96年小朋友跟我说:"哥,我算过了,长租酒店比买房划算多了!有人打扫、有健身房、能随时换城市,这不比当房奴强?"这话听着新鲜,但仔细想想还真有点道理。
我认识个做民宿的小夫妻更有意思。他们在旅游城市买了套小户型,自己住阁楼,楼下做成网红民宿。旺季赚钱,淡季就关门出去旅行。有次喝酒时跟我说:"我们这叫以房养游,比那些买完房不敢辞职的强多了。"虽然听着像自我安慰,但这种活法确实挺让人羡慕。
说到底,房产经济这个局里没有标准答案。有人靠买房实现阶层跨越,也有人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。重要的是想清楚自己要什么——是安稳的港湾,还是自由的生活?就像我那个租豪宅的摄影师朋友说的:"房子可以是家,但家不一定非得是房子。"
写完这篇文章,看了眼手机,中介又发来消息:"哥,最近有套急降价的笋盘..."得,这套路我熟,先晾他两天再说。